杜绝能人腐败,干部选拔要坚持以德为先标准
中央巡视组已陆续向今年第二轮巡视的全部10个省区市和3家单位反馈了巡视意见。记者梳理这些意见发现,“为情妇经商谋利提供方便”“能人腐败”“参教信教”等问题首次写入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,有关地区对这些问题的处理结果值得关注。(11月4日 人民网)
关于“能人腐败”这个概念,在中国还是首次出现。虽然能人腐败的问题在中国并不少见,也非个案。但是,“能人腐败”这一词语首次出现在中央巡视组的反馈通报中,此前却从未见过。
一直以来,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。在干部选任上,无论年龄、学历、资历等多项作为选拔干部的资格条件,还是考试、公示、考核等作为选拔干部必经程序,但笔者认为,在干部选任上,识“德”是我们考核任用干部的基础环节,也是前提,一旦离开“德”这个核心词,那么用人导向就会出现偏差,甚至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。
现实中也不得不承认,那些落马干部并非都一无是处,有的在任时也的确曾经兢兢业业,为一个地方或单位作出过贡献。但如果我们对“能人”予以同情,给予肯定,以功抵过,只会助涨腐败者气焰,腐败也将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根除。但有人不这么认为,觉得选人用人还是要奉行能干为先,毕竟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,只要有才就行,德是软的,才是硬的;还有的甚至提出“宁要干事的贪官,不要平庸的清官”。
笔者认为,这是对能人缺乏正确分析,重德轻才不行,重才轻德更危险。司马迁曾说过:“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。”德为主,才为次;德是基础,才是条件;德是本质,才是属性。因此,“取士之道,当以德行为先”。在“能人腐败”非个案背后,我们要深刻总结“能人腐败”的教训,在选人用人上一定要摆正“德”与“能”的关系,坚持把“德”放在首位,做到再能干的人“德”不行坚决不用。
总之,只有在识“德”上下足了功夫,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的用人标准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,也才可能选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好干部。(文/雨子墨)
天天励志正能量
(学习心得体会及网评文章均为网友原创稿件,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署名及来源出处)